事件的起因,系經銷商得知,長沙君馬因資金問題已經停產。隨后,數十家經銷商去到君馬的長沙工廠,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百般無奈之下,經銷商們決定,一起去君馬汽車的母公司眾泰汽車“討個說法”。
經銷商們向眾泰提出的主要訴求是,眾泰需要保證君馬汽車的售后問題及配件供給,同時退還賬戶余額,兌現向經銷商承諾的補貼及保證金,包括建店補貼、建店保證金、廠家金融貼息、銷售返利、渠道返利等。
國際電子商情在上個月有對事件做過詳細的報道(又一國產車企熬不住了?工廠停產、售后癱瘓,百家經銷商維權)。在第一輪協商結束后,眾泰汽車當時承諾,將妥善處理君馬經銷商們的賠償要求。
雙方約定8月底,進行第二輪協商,但時至今日并未有任何進展外,又一個新問題,來了……
有媒體報道稱,本應在近期妥善解決關于君馬經銷商賠償要求的眾泰汽車,目前處于資金困難的狀態(tài);而其子公司君馬汽車更是被曝出已經破產,所有高層已離職、并拖欠200多名員工薪資,同時經銷商處于無人管理狀態(tài)。
圖片截自微博用戶
一名君馬員工稱,“君馬襄陽生產基地已經完全解散,銷售公司拖欠員工4個月工資未發(fā),涉及員工人數達210人,現在君馬已經是個空殼公司,處于無人管理的無序狀態(tài),即使員工想要離職,都不知道找誰辦理手續(xù),(到眾泰維權)只能寄希望于相關部門介入。”此外,君馬襄陽生產基地的生產用地或將退還給政府。
國際電子商情小編查詢了企查查和啟信寶網站發(fā)現,長沙君馬的主體公司重慶君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均處于注銷狀態(tài)。
針對上述報道,眾泰汽車拒絕置評。
但無需置疑的是,君馬員工到母公司眾泰討薪維權事件的發(fā)生,再次證明了君馬汽車當前所面臨的困境。這是眾泰繼半個月前,近百家君馬汽車經銷商集體維權后,又一次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維權事件。
母公司自身難保
事實上,君馬的母公司眾泰汽車也并不好過。
2019年以來,眾泰汽車高管離職現象頻繁:
- 3月,眾泰汽車副總裁陳靜,因個人原因辭職;
- 5月,眾泰汽車董事、副董事長宋嘉,因個人原因辭職;
- 在半年報公布之前的8月5日,眾泰汽車財務總監(jiān)方茂軍辭去公司財務總監(jiān)職務。
三年對賭期將至,業(yè)績不盡人意
據悉,在2016年3月,金馬股份(整合后更名“眾泰汽車”)對外公告稱,收購金浙勇、長城長富、天風智信、鐵牛集團等23名股東合計持有的永康眾泰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對價為116億元人民幣。同時,向鐵牛集團、清控華科等9名對象發(fā)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100億元,用于后續(xù)上市公司資源整合和新能源汽車業(yè)務發(fā)展。
金馬股份并購眾泰汽車涉及到一項業(yè)績對賭協議:鐵牛集團作為補償義務人承諾,眾泰汽車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12.1億元人民幣、14.1億元人民幣、16.1億元人民幣、16.1億元人民幣。
然而這三年來,眾泰汽車實際業(yè)績完成率不盡人意,承諾標的公司2016-2018年度經審計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以及配套募集資金所產生的損益后的凈利潤合計為208344.32萬元人民幣,僅完成業(yè)績承諾的49.25%。
去年同期賺三億,今年虧三億
借殼上市僅三年的眾泰汽車,在今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腰斬”,凈利從去年同期盈利三個億,淪為今年中期虧損近三個億。眾泰汽車近日披露的中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虧損2.9億元,上年同期盈利3.05億元;營業(yè)收入50.4億元,同比減少50.83%。中報披露,公司1至6月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2236.71萬元人民幣,這一數據與業(yè)績承諾(16.1億元人民幣)差距懸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標的資產的業(yè)績不達標,根據《補償協議》的約定,2018年鐵牛集團應補償的股份數量為46846.97萬股,公司擬以1.00元總價定向回購鐵牛集團2018年度應補償股份數(合計約702萬元人民幣)并予以注銷。
截至今年6月,鐵牛集團持有眾泰汽車股份 7.86億股,其中質押股份數量為 6.51億股。這也意味著,鐵牛集團應補償股份數量,已超過其未質押及凍結股份數量。如果要完成注銷,需要鐵牛集團先去解押股票。此外,眾泰汽車在半年報中預計,其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為-6.5億元至-4.5億元。如果未能完成2019年業(yè)績承諾。按照約定,2019 年度結束時,眾泰汽車進行減值測試,屆時眾泰汽車或將面臨巨額商譽減值。截至2019年6月30日,眾泰汽車商譽賬面價值為62.59億元。倘若眾泰在2019年的業(yè)績仍達不到盈利預期,公司可能會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這會直接影響其利潤。
深陷欠薪漩渦
另一方面,關于眾泰欠薪的傳聞也有許多。一名自稱是眾泰(臨安)的在職員工的網友爆料,稱其已經有四個月沒領到工資了,打電話投訴也沒有得到回應。
截圖自微博
5月,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以來,眾泰已多次被曝拖欠員工工資的現象,但5月拖欠的情況較為嚴重,“今年1月的工資于3月下旬發(fā)放,超出承諾時間半個月以上,5月發(fā)了2月的工資,3/4/5月工資都沒發(fā),也不說什么時候發(fā),也不給個說法。”有員工表示。
針對欠薪一事,眾泰當時回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稱,集團因資金困難,正在積極籌措資金。
小結:
隨著車市寒冬持續(xù),國家補貼政策的逐級退坡,除了已經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梯隊”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和游俠汽車等公司外,國內一眾造車新勢力已然進入“市場淘汰賽”。
長安汽車副總裁譚本宏曾表示:“中國汽車正處于轉型升級之中,競爭格局會發(fā)生改變,由傳統(tǒng)競爭向生態(tài)圈的競爭來進行演進,競爭主體也從單一向多元化來進行演進。優(yōu)勝劣汰更加明顯,中國汽車品牌的50%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
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1-7月,中國汽車市場下滑比例高達11.4%,致使很多三、四線國產品牌在倒閉的邊緣苦苦掙扎。在今年,由于資金壓力,至少10家新造車企業(yè)被曝出現裁員、停產、欠薪、甚至拖欠供應商貨款,如何活下去,成為擺在它們面前最直接、也是最殘酷的現實問題。
君馬汽車的事件給本就不景氣的車市敲響了警鐘。
與此同時,由于市場宏觀經濟不景氣,再加上中美貿易戰(zhàn)火未歇,給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企業(yè)管理者需要做好風險管控等預防工作。
除汽車企業(yè)外,制造業(yè)、半導體企業(yè)也都正在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zhàn)”,尤其是中小型企業(yè),更容易有“被洗牌”的可能。
上一篇:美國豁免63種中國電子元件進口商品的25%高額關稅
下一篇:MIC:明年半導體產值成長緩 - 完 -